宣立民,现年48岁,是滨城区市东街宣家居委会的一名党员。2004年,宣立民被查出胃癌。当年就做了手术。术后一直吃药治疗。今年,自觉病情恶化。7月4日,宣立民通过114查到了滨城区红十字会的电话,表达了自己捐献眼角膜的愿望,并于7月5日填写了“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”并签字确认。

“一开始我坚决不同意他捐,他劝我,也给两个孩子做工作。现在我们想开了,他活着就是个热心肠,走了也想做个善事,就遂了他的愿望吧!”妻子张立霞一边拭泪一边说道。

宣立民一直在村里干电工,多年来村民用电都是他负责。宣家居委会是个城中村,既有开发后统一建设的安置小区,也有老村平房旧屋,管电不是件容易事。东家的灯坏了,西家的线出问题了,都是第一时间叫他去处理。有时吃着吃着饭,来了电话,他扔下筷子就走。为了这,妻子没少埋怨。可他还是我行我素,他说,没有电人家多着急,人家找咱是信咱,咱给人家处理好了,再回来吃饭那也吃得踏实。

对村民的热心服务,为他赢得了好口碑。他动手术住院,村民陆续去看望他,把医院的病房都占满了,全村没有一户落下。术后,尽管身上带着病,他依然尽心尽力地为居民服务。2007年,他入了党。

 善事善始善终 他要捐献眼角膜

“仁义、厚道,别人家有事,他快快地帮忙。”宣家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宣彭滨这样评价宣立民。去年,滨城区集中搞环境整治,居民家中房前屋后的柴火都要清理。很多村民爱惜柴火就把柴火举到房顶子上存起来。70多岁的宣宗光老人自认为身强力壮,也抱着一个大树墩头往房顶上举,没成想,手一松,树墩头砸下来,顿时头破血流。正下班回家的宣利民看到此情景,一边给老人的家里打电话,一边跑回家拿上2000块钱,随后和老人的家人一起将老人送到了医院。事后,宣宗光的家人登门道谢,连声说:“亏了立民出手救了我们家老爷子,他自己身上还带着病。”

2016年,宣立民的病情恶化,医院也放弃了治疗。他觉得自己时日不多,动了捐献器官的念头。心想,患癌症后别的器官不能用,眼角膜总没事。于是,就设法咨询如何捐献。他主动联系了红十字会,签下了协议。

宣立民的义举感染着自己的一双儿女。女儿宣贝贝、儿子宣鹏鹏在乡亲们眼中也是至善至孝的好孩子。为了给父亲做治疗,姐弟二人省吃俭用攒钱;为了让患病的父亲多享受下天伦之乐,姐弟两人都分别提前了婚期;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做按摩……

“我走后,一是希望有人能用我的眼角膜重新见到光明,二是我的子女能像我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宣立民说。

2016年8月22日上午11点10分,宣立民停止了呼吸。当天下午3点10分,山东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来到宣立民家中,经与家属再次确认捐献意向后,成功实施了角膜摘取手术。

“捐献者年龄较小,去世时间较短,角膜条件很好。”山东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张镜宇介绍,根据目前的评估,考虑尽快实施内皮移植手术,假如手术成功,最多可帮助4位患者重见光明。